1.农业信息网络名词解释是什么

2.针对我国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建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C

酒泉天气天气预报30天_酒泉天气天气预报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地球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6月10日 22:16 宇宙飞船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为空间站和月球基地等接送宇航员和物资,且费用较航天飞机低许多。目前在轨的“和平号”空间站和以前的“礼炮号”系列空间站以及美国“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都是用宇宙飞船作为天地往返的交通工具的。前苏联“联盟15号”飞船,曾在“礼炮7号”的空间站与“和平号”空间站之间来回飞行并对接,成为世界第一辆太空“公共汽车”。

人在空间站内长期工作和生活,随时都可能出现危险,例如,宇航员突发急病,空间碎片或流星击穿宇航员生活的压力舱舱壁。这时就需要宇航员马上撤离空间站,返回地面。由于宇宙飞船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因此很适于长期停靠在空间站上用作救生艇,它给空间站带来的负担也不大。年,前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出现故障时,就是用停靠在站上的“联盟号”飞船把两名宇航员紧急撤回地面的。目前正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在运行初期也将用联盟一TM飞船作为救生艇。若用价值连城的航天飞机作救生艇长期停靠在空间站上,则得不偿失,使用效率太低了。并会给空间站背上一个大包袱,大大增加空间站姿态控制和保持轨道高度方面的费用。

由于宇宙飞船带有推进系统,能机动变轨,固而还可以迅速降低高度进行侦察等军事活动。美国“双子星座7号”飞船在轨道飞行期间,飞船上的宇航员曾用红外遥感器监视和跟踪了1枚潜射导弹的发射,所获信息比潜艇上的观察人员报告的还要快。

示来的行星际载人飞行,从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来看,将由宇宙飞船率先实现,而且很可能是载人火星宇宙飞船。

在本世纪,人类成功发射了卫星式和登月式两种飞船。21世纪将有望研制出行星际式宇宙飞船,把人送到其它行星去观光考察。

宇宙飞船,它在多极火箭的运载下进入宇宙空间,进行着举世无比的航行,地球在它眼里只是一只核桃,所有的星体也都变得渺小起来,而人类因为研制出了它,不仅扩大了生命的空间,也加快了人类进步的速度。

宇宙飞船与返回式卫星有相似之处,因为载人,故增加了许多特设系统,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需要。例如,用于空气更新、废水处理和再生、通风、温度和湿度控制等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报话通信系统,仪表和照明系统,航天服,载人机动装置和逃逸救生系统等。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飞船工程的一项关键技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别的航天器提供运输功能。

当然,掌握航天器再入大气层和安全返回技术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宇宙飞船,除了要使飞船在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还应使其落点精度比返回式卫星更高,从而及时发现和营救航天员。前苏联载人宇宙飞船就曾因落点精度差,使航天员困在了冰天雪地的森林中差点被冻死。目前,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从结构上来看,人类已研制出了3种结构的宇宙飞船,即一舱式、两舱式和三舱式。其中一舱式最为简单,只有航天员的座舱。两舱式飞船由座舱和提供动力、电源、氧气和水的服务舱组成。它改善了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世界第一个出舱的航天员列昂诺夫乘坐的前苏联“上升”号飞船以及美国的“双子星座”号飞船均属于两舱式。最复杂的就是三舱式飞船。它是在两舱式飞船基础上或增加一个轨道舱(卫星式飞船),用于活动空间、进行科学试验等,如前苏联/俄罗斯“联盟”系列飞船;或增加一个登月舱(登月式飞船),用于在月面着陆和离开月面,如美国“阿波罗”号飞船。

从种类上说,在发射的宇宙飞船中,除了载人飞船外,还有货运飞船和载人货运混合飞船。按照飞行任务的不同,载人飞船又可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登月式载人飞船和行星际式载人飞船。前两种在20世纪已经发射成功,后一种有望在21世纪实现,很可能是载人火星飞船。

记:虽然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空间站相比简单一些,但对技术上的要求也一定很高吧?

庞:当然。虽说载人飞船是当今最简单的一种载人航天器,具有飞行时间短、沿弹道式或半弹道式路径返回、一次性使用等特点,其实它也很复杂,所以现只有中、俄、美3国拥有它。

宇宙飞船在返回地面时,为了减速、防热及结构上的需要,返回重量越小越好。为此,一般真正返回地面的只有座舱,这也是分舱设计的重要原因。它要像飞机在空中抛掉副油箱和多级火箭抛掉熄火后的子级火箭似的“轻装下阵”。所以,飞船座舱的外形设计十分重要。

座舱是载人飞船的核心,通常用无翼的大钝头旋转体,有的是球形,有的是钟形。用这种简单外形具有结构简单、工程上易于实现等特点。同时,座舱一般均有视野开阔的舷窗,以便航天员观察发射前的准备活动、在轨交会对接情况、返回点火时的姿态和再入着陆的地面情况等。俄罗斯航天员曾多次在自动对接系统失灵情况下,通过舷窗进行手动对接获得成功。此外,为保持航天员高效率工作,座舱内的大气压力和成分、供氧、二氧化碳和水气的清除、水和食物、航天服等都要细致研究,都需要很复杂的技术才能完成。

飞船的气闸舱有两个闸门,一个与座舱连接叫内闸门,另一个是可通向太空的外闸门。航天员出舱前要在座舱内穿好航天服,然后走出内闸门,关闭内闸门,把气闸舱内的空气抽入座舱内,当气闸舱内和舱外压力相等时就可打开外闸门进入太空了。航天员返回气闸舱时按相反的顺序操作。内外闸门的气密性绝对可靠是气闸舱工作的基本条件,闸门的启闭须十分小心和熟练,避免漏气很重要,否则极危险。前苏联“上升”-2飞船于1965年3月率先应用了气闸舱。航天员列昂诺夫通过它走出舱外,成为世界太空行走第一人。

飞船在上升或返回过程中,若发生故障,需要应急弹射时,座舱门应可以迅速打开;而在轨运行或降落在海面时,则要求座舱门严格密封。航天员除可由座舱门进出以外,还能从应急逃逸口爬出座舱。在载人飞船上升、轨道运行和返回地球3个不同的飞行阶段,有不同的飞行环境,所以其救生手段不同。例如,发射飞船的火箭起飞后发生危险。如果火箭飞行高度低于两万米,航天员则可像飞机的飞行员一样启动弹射坐椅从座舱弹出,再打开降落伞返回地面;若火箭的飞行高度超过两万米,航天员就只能启动飞船顶部的逃逸用的小火箭,用它把飞船拉离运载火箭,飞向安全区后,再打开飞船的降落伞,使飞船软着陆。

目前,载人飞船还是一次性的,要想重复使用须解决座舱热防护层能经受10 00℃以上高温及返回着陆系统可保证准确着陆和很小的着陆速度这两大关键,从而不被烧坏和撞坏。国外正从这两方面入手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

记: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不断深入,宇宙飞船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您能否具体谈一下这方面情况?

庞:载人飞船在载人航天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在送人上太空后,宇宙飞船被用于对地观测、航天员出舱作业和生物学研究等多种科学研究和各项航天技术试验,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宇宙飞船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为空间站和月球基地等接送航天员和物资,且费用较航天飞机低许多。目前在轨的国际空间站和以前的“和平”号空间站、“礼炮”号系列空间站以及美国“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都是用宇宙飞船作为天地往返交通工具的。宇宙飞船犹如太空“公共汽车”,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在空间站内长期工作和生活,随时都可能出现危险。例如,航天员突发急病或飞船出现意外时,就需要航天员马上撤离空间站,返回地面。由于宇宙飞船体小质轻、成本低,因此很适于长期停靠在空间站上用作救生艇。若用价值连城的航天飞机作救生艇长期停留在空间站上,则得不偿失。年前苏联“礼炮”-7空间站出现故障时,就是靠停靠在站上的“联盟”号飞船把站上的两名航天员紧急撤回地面的;1998年开始建造的国际空间站也用“联盟”-TM飞船作为救生艇。

由于宇宙飞船带有推进系统,能机动变轨,因而还可以迅速降低高度进行侦察等军事活动。美国“双子星座”-7飞船在轨道飞行期间,飞船上航天员曾用红外遥感器监视和跟踪了一枚潜射导弹的发射,所获信息比潜艇上的观察人员报告的还要快。

国外开始用宇宙飞船进行太空旅游。自美国加州百万富翁丹尼斯·蒂托2001年4月乘“联盟”-TM飞船登上国际空间站成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旅行者之后,很多人都对太空之旅充满了期待。为此,俄罗斯Energia火箭航天公司表示,其为未来的太空旅客提供为期一周的太空服务。旅客可以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前往太空参观。在飞船内,游客既能体验失重的感觉,又能透过舷窗博览群星,遥看美丽的地球。

另外,未来的行星际载人飞行从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来看,将由宇宙飞船率先实现,而且很可能是载人火星宇宙飞船。

简言之,宇宙飞船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大有作为的,因而可以说是方兴未艾。

记:谈到宇宙飞船,不能不说一下最值得中国人骄傲的“神舟”号。请您具体谈一下好吗?

庞:我国的“神舟”号是比较先进的载人飞船,目前已4次遨游太空。“神舟”号飞船由轨道舱(也叫工作舱)、返回舱(又称座舱)、推进舱(仪器舱)和一个过渡段组成。其中载人的轨道舱、返回舱可谓“一室一厅”,作为“一室”的返回舱是航天员在发射、返回和驾驶飞船时待的地方,作为“一厅”的轨道舱则是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场所。

轨道舱位于返回舱前面,这是为了增加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它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机构。

返回舱位于飞船中部,是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飞船的控制中心。它不仅和其他舱段一样要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段的各种应力和飞行环境,而且还要经受返回时再入大气层阶段的减速过载和气动加热。其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供航天员进出轨道舱使用。

推进舱紧接在返回舱后面,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气瓶和水箱等设备,起保障和服务作用,即为飞船提供动力,进行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翼。过渡段则在飞船顶部,用于与其他航天器对接或空间探测。

飞船顶部还有一个高8米的逃逸救生塔。它装有10台发动机。在发射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0~110公里),如发生故障,它能拽着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并落到安全地带,使飞船上的航天员转危为安。记: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祝愿中华飞天梦早日实现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农业信息网络名词解释是什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班级活动方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级活动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进一步 增强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法制意识,增强参与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广泛宣传、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不断深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成立校推普领导小组

 组 长:本班主任

 组 员:本班全体学生

 三、工作措施

 (一)创设学校推普环境,营造班级推普氛围

 1. 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课、班会课等时间进行推普专题宣传。

 2. 每天要求师生不论在什么地方一律讲普通话。

 3.在班内设施上创设推普氛围,倡导学生写作推普的相关文章。

 4.班主任负责设立推普员,进行宣传和督促。

 5.开展好“推普周”的班会课,并做好记载。

 (二)加强推普小组的工作力度

 1.我班在校推普领导小组基础上,设班级推普组长、副组长各一名,组织一学期一次的专题推普活动。

 2.班推普小组成员要轮流参加全校日常推普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反映情况,对各班的推普活动给以评定,评定成绩将作为文明班级评比条件之一,优

 秀推普员期末将受到学校表彰。

 (三)进一步丰富推普内容,活跃形式

 1.抓好早读推普。要求早读时间一律用普通话朗读和背诵课文、词语、古诗词等。

 2.班推普小组每学期筹划一次推普主题班会,通过审核,最优者作为年级的观摩班会。

 3.举行专题演讲比赛,以推进推普工作,提高全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4 .充分利用艺术节班级合唱比赛的机会,掀起一个正音吐字的推普小高潮,让推普进入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5 .积极开展推普周和读书节活动。

 6 爱国演讲稿 .举行推普征文比赛。

 (四)大队部强化推普工作

 1.把推普工作纳入我校文明评比工作。

 2.把学生说普通话的情况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

 3.充分发挥少先队大队、中队委员们的积极性,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普通话。

 4. 开展学校“推普小明星”评选活动。

 5. 建立和完善学生推普组织机构,对新推普员进行培训。

 6.不定期召开推普小组经验交流会。

 7.不定期对广播员、推普组长进行再培训,使之成为学校推普骨干。

班级活动方案 篇2

 1、第一周召开班委会议,明确具体分工,并听取班干部的班级建设,使班委工作正式运作。

 2、第二周调整部分学生座位,使学习小组达到最优化组合,均衡力量,建立帮扶。

 3、及时调整值日安排表,加强值日组长职责,确保各块卫生干净整洁。

 4、及时进行班风校纪的教育,以常规管理为载体,规范学生的各项管理要求,重申学校各方面的要求,防患未然。

 5、开展礼仪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文素质环境,增强集体凝聚力。

 6、开展监督员值日活动,设立每天的值日班长,取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同学成为沟通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带头做好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一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化解上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班级活动方案 篇3

  活动主题:郊游踏青,感受大自然。

  活动目的:

 1、为了进一步加强08思政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加接触和了解,加强感情交流;

 2、春季,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是踏青的好时机,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风物;

 3、通过组织野炊,丰富大学的校园生活,放飞学习上压抑的心情,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8号(暂定)

  活动地点: 黄山市屯溪区葛山

  参与人员: 黄山学院社科系08思政全体学生(49人)

  组织人员: **思政班委会

  准备阶段:

 1、4月8号,召开班委会,讨论决定春季旅游,并记下了几个可行的几个方案;

 2、4月9号上午第三节课后,召开班会,通过举手表决,最终决定去葛山野炊;

 3、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班委会通过天气预报,最终将野炊日期定为4月18号,并且将野炊的相关任务予以分配:江芸主要负责路线,余海芳、张玉侠、冯猛主要负责罗列所需物品,的估殷立鹏、于忠鼎主要负责联系三轮车并且搬运相关食物与器具,李亮、宋德林主要负责将人员进行分组,并由李亮负责帮大家拍照;

 4、4月17号中午,余海芳食堂阿姨协商好野炊的炊具与米饭等相关事宜,下午,班委会集体去阳湖菜市场购所需物品,如蔬菜、保鲜袋、桌布、佐料等等,晚上将蔬菜分配到女生宿舍,洗净并包装好。通知参加人员集合时间,并要求每人带饭缸和筷子。

  正式活动阶段:

 1、8:00男女生在一食堂门口集合,将锅碗瓢盆蔬菜米饭等器具食物一一装进三轮车,江芸和殷立鹏乘坐三路车带路,直接开往目的地,其余人员乘坐2路公交车(车费自付);

 2、到达后,卸载车上的东西,人员安全到达后准备洗切烧吃等环节,事先已将人员进行分组,大约5人切菜,5人包饺子,10人生火,10人炒菜,5人下面条,其他人员打下手;

 3、菜准备完毕后,集体聚餐,并拍照留念;

 4、野炊完毕后,集体去后面的山上郊游踏青或者自由活动。

  活动结束阶段: 集体步行到公交站牌,乘坐2路公交车返校,班委回去做工作总结。

  资金预算:

 1、食物类:面条:10;米饭:25;饺子皮250个:5;

 2、蔬菜总计:150(暂定买茄子、西红柿、鸡蛋、豆干、蘑菇、火腿肠等);鱼肉:50 ;佐料:15;酱油:5;色拉油:15;辣椒酱:10

 3、饮料与饮用水:两瓶可乐:10;两瓶雪碧:10;打桶饮用水4桶:20;

 4、器具:炒锅(4个)、砧板(5个)、菜刀(5把)、铲子(4把)的租金:约200元,泡沫饭盒50个:10;桌布6张:15;柴火:20

 5、三轮车运载费:30

 预计总费用为600元(本次活动所有费用皆从班费里支出)

  安保组织措施: 按寝室划分小组,寝室长为小组长,小组长对组员安全负责。设置两名负责人,TY(负责男生),MG(负责女生)。任何单位遇到困难可以向负责人取得帮助。组员组长负责人遇到一切紧急情况及时联系班长,副班。

  注意事项: 乘车费用自付,私自离开队伍须向班长报告,注意安全。

班级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背景: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落叶纷纷,大雁南飞、瓜果飘香,为什么在这个季节里我们不去亲近大自然,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呢?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吧,向树林进发,向田野进发,向大自然进发。走,让我们秋游去!去看看那神秘的大自然!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带青少年出去秋游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不仅可以让他们走进大自然,感受秋天绚丽多姿的美景,同时也可以对他们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二.活动目的:在活动中增进本班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团体精神,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拓展当代学生的视野,同时领略优美的景色,陶冶情操,提高对大自然山水的审美情趣。

 二.活动组织:

 1)活动总负责:10级国际商务师范二班全体班委

 2)活动策划:冯玉婷(组织委员)

 3)活动地点:广州市海珠区小洲东路138号

 4)活动时间:20xx年 10月30日(星期六)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

 5)活动对象:10级国际商务师范二班全体同学、助理班主任以及班主任

 6) 活动形式:集体烧烤、玩游戏、趣味体能拓展

 7)集合地点:瀛洲生态公园门口

 8)集合时间:20xx年 10月30日(星期六)上午九点

 9)乘车路线:在怡乐村乘坐565线公交车(坐二十一个站)到瀛洲生态公园站下车

 三.活动内容:

 1.前期准备:

 1)每八人为一个单位,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确认

 各小组秋游成员名单及人数。

 2)由组织委员负责联系秋游场所的负责人,确认下秋游的地点,时间及所需费用,并提前踩点。

 3)所需物品:水及饮料、水果、游戏道具、应急药品(整肠丸、止血贴、驱风油、晕车丸、烫伤膏等)。

 2.活动进程:

 1)按照之前各自所分好的小组,早上八点在二号篮球场集合,八点十五分集体出发,九点到达集合地点。

 2)到达集合地点后,先由组织委员代购当天团体门票,再在组织委员统一带领下有序进入活动地点。

 3)进入活动地点后,全体秋游成员一起清点、准备好各小组所需的食材。九点半开始烧烤。小心防火,注意安全。

 4)下午一点烧烤结束,由班主任、助理班主任以及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担任此次比赛评判,对菜肴进行评比。

 5)一点十五分评比结束,比赛将会分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并由本班班委派代表向获奖队伍颁发奖品。

 6)一点半开始清理现场。

 8)一点五十分开始进行班集体游戏。

 9)两点半钟开始进行体能拓展活动。

 10)三点半开始自由活动。要注意安全,保持联系。

 11)四点秋游活动正式结束,各位成员全部集合完毕后集体离场。

 四.活动经费:先由生活委员代收每人四十元,多退少补。经费由生活委员统一管理。

 五.注意事项:

 秋游前由我班各位班委利用班会时间等加强对同学的交通安全教育以及纪律教育,规范活动行为,利用本次活动充分展示广师学子的.风,具体要求做到:

 1)上下车有序排队,不拥挤,就座时能互相谦让,看见老人、儿童以及孕妇主动让座。不在车上打闹,不将手、头等伸出窗外。

 2)不在公共场所乱丢果皮纸屑,不攀折花木。

 3)一切行动听指挥,如有事情必须先向组长报告,上厕所时最好以小组为单位。手机保持开机状态,以方便联络。

 4)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一旦不舒服,立刻向组长反应。

班级活动方案 篇5

 一、实施班级:

 二、指导思想: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知道它的习俗,传说等。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获得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民族文化、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2、通过这个传统节日班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来让学生宏扬民族精神。

 3、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能融入集体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

 4、通过本次活动,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可带会用部分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的背景资料。

 2、联系好熟悉节日掌故的有关机构和个人,以便学生进行调查访。

 3、准备好学生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相机等

 四、活动过程:

 (一)搜集准备阶段:

 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如“的由来”、“的习俗”、“的诗歌”、“做一做‘教师’”、“教师花灯”、“教师灯谜会”等,对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

 2、班委会召开会议制定,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本组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活动。

 (二)活动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找出我地区传统文化特色风情;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分组准备好各自的教师特色展示。

 五、活动成果展示,交流分享:

 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对的了解(如包教师煮教师、制作花灯、颂教师诗歌等)。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六、活动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根据参加的每次活动,实事求是地填写“活动记录卡”,要求——写清班级、姓名、家长姓名;活动、过程;活动感想;相关等。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进行自评和他评。

 2、教师评价

 教师激励、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配合;评选优秀小队和优秀组织者;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班级活动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读书的有关活动,引导学生与经典、好书交真正的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班级的读书活动,为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与好书为伴,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活动过程:

  ①制定班级读书

 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如对班级学情的分析,开列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一个学期读哪几本书?怎样将读书活动和班级的其他活动结合起来等。

  ②教室环境布置

 要求:营造读书氛围,让教室充满书香气息。

  ③成立班级读书小队(组)或读书俱乐部

  ④建立班级图书角

 要求:内容丰富,数量充实,并选好图书管理员,制定班级图书管理制度。

 具体做法: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

 第一,可以由每个学生提供1—2本书,定期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工作,一学期结束后,还由学生将自己的书带回。

 第二,学校提供的图书,各小队可以根据小队成员的喜好共读一本书,读完后于其他小队互换着阅读,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图书开展活动。

 第三,图书角可以取一个带有班级特色、充满书香气息的名称。

  ⑤保障阅读时间

 开展“一日三读”,即早晨诵读、“课前交流”、“午间自由读”。

  ⑥建立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流通机制

 各班图书角中的图书各不相同,班级与班级之间可以定期交换彼此的图书,要求所有同年级班级一个月交换图书,并将图书及时下发给学生。

  ⑦上好阅读课

 让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细读的关系,读与写的关系。学生看书要有摘记,每人准备一本,把精彩的片段摘录下来。并且树立读书活动优秀学生典型。推动班级读书活动地深入开展。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⑧倡导“亲子阅读”

 要求:通过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重视环境熏陶作用,懂得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⑨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每位同学将自己所读的书籍介绍给大家,并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把各方面的信息带给大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信我们九小的书香校园之路一定能书香四溢、花开满地!

班级活动方案 篇7

  设计意图:

 幼儿期是人成长发育最快的时期,童年生活也是最快乐的生活。本活动旨在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精心养鱼、呵护,从而更加热爱、尊重父母,体会长大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观察自己的变化,了解人的生长过程,

 2、 体会成长的快乐,热爱、尊敬父母。

 3、 培养幼儿大方讲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联系孕妇及婴儿。

 2、 受及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用品。

  过程建议:

 1、 我们哪里来?

 (1) 引导幼儿讨论自己从哪里来,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的好奇与兴趣。

 (2) 请某位怀孕的老师来园,让幼儿摸一摸肚子,感受一下胎动,听一听胎音,了解自己也是这样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

 2、 妈妈和娃娃。

 (1) 请妈妈抱自己的婴儿到班上做客,请幼儿看一看娃娃的小脸,比一比自己和娃娃的小手、小脚、发现自己和娃娃的不同。

 (2) 观察妈妈喂娃娃吃奶、换尿布,体会妈妈对娃娃的精心照顾和关爱。

 3、 我长大了。

 (1) 回家收集小时候的玩具、用品、照相,向家长询问自己成长的经过、趣事。

 (2) 布置展览:我小时候。寻找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互相介绍自己,比一比现在与过去有何不同。试一试小衣服和小时候的用品,发现自己长大了,人的成长有其自然规律,体会成长的快乐。

 (3) 交流分享:长大了我会当……将来我会怎样生活?

  延伸提示:

 (1) 记录、保留自己现在的身体特征,如耳朵、体重、收银、脚印。

 (2) 动手为父母制作小礼品。

班级活动方案 篇8

 一、活动目的

 为了搭建展示学生才艺特长的平台和阳光精神面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亲近艺术,打造文化北关、艺术北关、和谐北关;为同学们全面发展、得到锻炼搭建平台,展示自我、展示学校特色教育成果;同时给学校、家长、社会作20xx年的艺术教育汇报,迎接20xx年新年的到来,特举办此次音乐会。

 二、活动形式:音乐会

 三、演出地点:酒泉市体育运动学校体育馆(若有变化另行通知)

 四、人员安排

 (一)音乐会筹委会名单:

 主任:胡学增(指挥兼总负责)

 副主任:赵龙飞

 成员:秦春华、岳虎、田园、周艳玲、赵双英、运花、郭咪咪、赵曙亮、张建荣、袁晓凤、毛志英、苏爱玲、胡丽娜

 (二)演职人员名单:

 (1)舞台总监:秦春华

 副总监:田园

 催场:郭咪咪

 (2)灯光、调音:秦国军

 (3)音乐:毛志英

 (4)话筒:李铁民、沈青春、张建忠

 (5)道具乐器:石红丽、张新琴、周文丽、吴树存

 (2)演员管理:(合唱队)苏爱玲、何玲

 (器乐队)毛志英、胡丽娜、李红

 (三)后勤服务组人员安排:主要负责布置场地,拉运音响和演出道具、乐器。

 组长:赵双英

 副组长:赵曙亮

 工作人员:

 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英语老师及各班班主任。

 (四)安保工作组人员安排:主要负责排练和演出当天路途及演出过程中全体师生的安全。

 组长:岳虎

 副组长:王立忠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五)其他事宜安排:

 (1)背景设计:胡学增

 (2)舞台效果:郭咪咪

 (3)摄像照相:谢正贤

 (4)节目单、请柬设计及打印:贺云虎、周艳玲、运花

 (5)节目串词:胡丽娜

 (6)信息报送:郭咪咪

 (7)联系交警队:岳虎

 (8)演出场地联系:秦春花田园

 (9)录像后期制作:胡学增

 (10)演出礼仪培训:各班班主任

班级活动方案 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z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微教体字[20xx]8号文精神,结合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为表彰先进,激励进步,树立榜样意识,以榜样促进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特组织开展“班级月度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办法如下:

 一、“班级月度风云人物”是综合奖项,每月度末评选一次,当选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或者组合。本月度内在学校或者班级的某一方面或综合方面有一定积极影响力,对班级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或者个人取得巨大荣耀,为班级带来荣誉的个人或团体。是大家的榜样,为同学们所信服。

 二、每个月度的最后一个星期为“月度风云人物”申报、评选时间。任何个人或团队均可申报,可以自行申报,也可以为别人申报。申报办法如下:自行设计申报表并填写,按申报表要求如实填写并在申报截止时间(下通知评选两日内)之前递交班长。逾期申报无效。

 三、申报结束后,由班长组织召开班委、团支部联席会议,审核申报情况并确认入围名单。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人申报或会议不认可自由申报的项目,则由班委会、团支部、班主任联合提名风云人物的候选人。

 四、确认候选人之后,召开班级大会,由申报人或候选人向全体同学通报申报理由和主要事迹。然后组织全班同学投票,票数最高者当选“月度风云人物”。“月度风云人物”原则上不连续是一个人或团体。

 五、学期末评选“学期风云人物”;学年度末评选“年度风云人物”;

 六、当选者奖励办法:①填写档案表,永久保存;②颁发证书;③升旗仪式表彰;④纸质通报表彰;⑤照相制作写真上荣誉墙;⑥校园网通报表彰;⑦班级可另行奖励。

针对我国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建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C

农业信息系统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2.信息集技术:信息集技术指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的感知域、灵敏度、分辨力和作用范围的技术,包括传感、测量、识别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但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也称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伸,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讯、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等,用于迅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4.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输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换,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5.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输入的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扩展延伸。主要包括显现技术、人机接口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数字地球:是以地球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由海量地息组成的多分辨、多尺度、多时空,并能用多维空间描述的虚拟地球。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数字农业: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过程进行数字化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是数字地球的理论与知识在农业上的拓展和深化。6.农业信息技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7.农田气候:农田气候一般指距农田地面几米内的空间气候,是各种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气候。8.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其它环境因子调控设施的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遥感: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解释,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和技术。9.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球表层各类地物信息、测量与判定目标地物性质或特性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与环境调查与监测、军事应用、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10.遥感图像处理: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遥感图像加工的各种技术方法的统称。11.高光谱遥感:是指将遥感成像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利用几百乃至上千个小于10nm电磁波波段从地表目标物体获取连续光谱曲线,从而形成图像和光谱合一的高精度遥感方法。12.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13.地理信息: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14.地理数据: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15.数字地图:是指与传统的地图相区别的、在GIS 中以数据库形式保存的地理信息。模型:指用简化、抽象和类比的表示方法,以文字、图形、图像、符号、实物和数学公式的形式来描述客观世界研究对象的系统状态和运行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计算机模拟模型:指通过构造一个简单但能反映物理世界中真实对象的数学抽象描述模型,用计算机模拟被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理解现象、揭示机制、发现规律、预测未来提供有效的工具。16.作物生长模型:其全称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Crop Growth Simulation Model),简称为 作物模型(Crop Model),是指能定量地和动态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及其对环境反应的计算机模拟程序。17.虚拟现实: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以仿真的方式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戴上特殊的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或利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18.虚拟农业:是以农业领域研究对象(农作物、畜、禽、鱼、农产品市场、高效利用等)为核心,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以计算机为平台的研究对象与环境因子交互作用,以品种改良、环境改造、环境适应、增产等为目的技术系统,其成果应接受实践的检验。19.人工智能:是指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利用计算机构造一个人工系统来模拟人类思考问题,使计算机具有人类智能行为,以实现人类脑力劳动自动化的技术。20.专家系统:就是一种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与人类专家同等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程序系统,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该领域的复杂问题。21.精确农业:是指精细、准确的农业。22.农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是一种以农产品为操作对象、兼有人类部分信息感知和四肢行动功能、可重复编程的柔性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能够部分模拟人类智能的农业机器人则成为智能型农业机器人。二、填空题四大导航系统包括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中国北斗系统。卫星发射基地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海南文昌。

信息技术类容包括信息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分别对应人体的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1.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发和利用信息的高技术群。2.现代传感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雷达技术、遥测技术和传感器技术。3.数字地球概念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4.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智能控制技术等。5.常用传感器有热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6.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7.两实体间的联系可分为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8.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9.按遥感平台高度可将遥感技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10.农业灾害监测包括旱灾遥感监测、水灾遥感监测和火灾遥感监测。11.虚拟农业主要包括虚拟植物、虚拟动物、虚拟细胞、虚拟仪器、虚拟农田、虚拟农场等。三、简答题1.什么是广义数字农业?答:广义的“数字农业”,即农业信息化,是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实现农业要素(生物要素、 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和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 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它是对农业各个子系统(种 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林业)的各种过程(生物、环境、经济)全面实现数字化的农业。要 求在农业的各个部门(生产、科研、教育、行政、加工、流通、服务等)全面的实现数字化与 网络化管理。2.什么是狭义数字农业?答:狭义的“数字农业”,即精确农业或精细农业,是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 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 到微观的进行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 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 合理利用农业,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高新技术 系统。

3.数字农业有哪些主要内容?答:数字农业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 素)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过程的数字信息化(数字化实施,数字化设计),农业管理的数字信 息化。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 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空间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机械的 融合,实现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与市场配送、信息服务以及农业环 境等整个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4.数字农业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答: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 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空间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机械的 融合,实现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与市场配送、信息服务以及农业环 境等整个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 数字农业的核心,一是数字化统一处理农业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农业信息, 三是农业信息的集成与共享。5.数据集管理系统包括哪些基本功能?答:数据集管理系统具有如下基本功能:(1)时钟功能。时钟是系统自动运行的中枢, 系统定时集、分时操作都按时钟的节拍进行。(2)信息集功能。可为定时集、实时 集;单项集、多项集。(3)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预处理和数据二次处理,前者 指数字滤波、A/D 转换、标度转换、线性化处理等,后者指数据运算、数据变换、图形处 理等。(4)数据存储功能。可以存储实时集的数据和历史数据。(5)控制功能。可以实 现现场环境的调控,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6)自诊断功能。能实现系统超限报警、状态 自检、自动复位等自诊断功能。(7)信息输出功能。能方便地与外界交换信息,如图形显 示、报表打印、硬拷贝等。目前,数据集管理系统可分为集中数据集处理系统、集散 型数据集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集与管理网络等,分别适宜于小型、中型和大型系统 的数据集与管理。

6.农田气候中主要集哪些信息?答:(1)土壤热通量信息集(2)空气温度信息集(3)空气湿度信息集(4)太阳辐射信息集。(5)日照时数信息集。(6)风速与风向信息集。(7)降雨信息集。(8)气压信息集。(9)蒸发信息集。完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辐射、地面风速以及土壤热通量等气候信息的集。7.与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有什么特点?答:与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遥感技术包含遥感信息的接收、记录、传输和处理等多个技术环节,涉 及电磁学、机电仪器制造学、信息技术和图象识别技术等多学科内容。(2)宏观性。遥感技术侧重于大范围、大尺度获取地面以及一定深度的自然和生 态环境的信息,为自然和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服务。(3)时效性。不同类型的遥感卫星能够短期内周期性地重复收集大气、海洋和陆地动 态变化信息,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灾情监测十分重要。(4)经济性。与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是一项投入相对小、综合效益大 的技术。美国陆地卫星的经济投入与取得的效益比为1:80。(5)客观性。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可以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地质、地貌、土壤、 植被、水文等特征,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尚有许多谱段的资 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此外,遥感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8.遥感估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估算播种面积、监测作物长势、预测农作物的产量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遥感估 产具

近4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 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近年我国的大风沙尘天气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 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1994年: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 1995年:11月7日,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死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1996年: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速达每秒32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速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 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死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2002年:3月18日到21 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

沙尘暴概念、规定和标准

一、沙尘天气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二、沙尘天气过程分类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三、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

1、决策服务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时,在内部公报、专报及决策服务材料中发布沙尘天气预报。

2、公众预报

国家级标准: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大或影响到京津地区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发生,并将造成严重影响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省级标准:

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参照国家级标准确定。

说明:

1、省级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2、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应包括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对策。

3、中央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有关省气象台通报,省级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中央气象台及有关气象台站通报。

沙尘暴天气成因及物理机制

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 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 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黑风的危害

黑风的危害主要有两个字,一是风二是沙。

大风的危害也有两:一是风力破坏,二是刮蚀地皮。

先说风力破坏。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此外,由于西北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死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例如,993年5月5日黑风,使西北地区8.5万株果木花蕊被打落,10.94万株防护林和用材林折断或连根拔起。此外,大风刮倒电杆造成停水停电,影响工农业生产。1993年5月5日黑风造成的停电停水,仅金昌市金川公司一家就造成经济损失8300万元。

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刮去一层,叫做风蚀。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平均风蚀深度十厘米(最多50厘米),也就是每亩地平均有60到 70立方米的肥沃表土被风刮走。其实大风不仅刮走土壤中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而且还把带来的沙子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为降低。此外大风夹沙粒还会把建筑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层,叫做磨蚀,也是一种灾害。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前面说过,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发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处达到了1.2米。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的损失。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死亡85人,伤264人,失踪31人。此外,死亡和丢失大牲畜12万头,农作物受灾560万亩,沙埋干旱地区的生命线水渠总长2000多公里,兰新铁路停运31小时。总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

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据新华社兰州电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近日用品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沙尘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却也是自然生态系所不能或缺的部份,例如澳洲的赤色沙暴中所夹带来的大量铁质已证明是南极海浮游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沙暴的影响层级并非全为负面。或许在另一层面来说,沙尘暴也许也是地球为了应对环境变迁的一种症候,就像我们感冒了会发生咳嗽是为了排除气管中的废物一样。为研究沙暴提供塔斯曼海养分以及其它诸多效应等,澳洲曾汇集了许多气候学者。他们发现澳洲沙暴的红色石英沉积物也可在纽西兰找到,并且反而肥沃了纽西兰的土地;因此澳洲沙尘暴所造成的养分损失却可造成纽西兰土地的养分收获。而像是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沉积物根据分析资料也可证明有许多的养料成分也是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正因为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因此正是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除了夏威夷群岛,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绿肺 ―亚马孙盆地的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沙尘暴能把盘石变得葱葱郁郁的秘密在于,沙尘气溶胶含有铁离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此外由于沙尘暴多诞生在干燥高盐碱的土地上,沙尘暴所挟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所以往往可以减缓沙尘暴附近沉降区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王自发先生曾说:“沙尘暴的确降低了酸雨的酸性。沙尘及其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国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 0.8-2.5,韩国增加05.-0.8,日本增加0.2-0.5。如果没有沙尘的作用,那么很多北方地区的酸雨危害要严重得多。”也因此,沙尘暴虽然危害甚大,却也是地球自然生态当中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因为自人类有史以来,便有沙尘暴的出现了。只是我们应该更积极的找寻异常沙尘暴频率发生的机制,以真正解决异常气候变迁所对于环境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