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晴空碧空如洗意思

应该是“万里碧空如洗”,出自宋代张元干的《水调歌头》。

意思是:浅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原文:

水调歌头

宋代张元干

今夕定何夕,秋水满东瓯。

悲凉怀抱,何事还倍去年愁。

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非是经年别,一岁两中秋。

坐中庭,风露下,冷飕飕。

素娥无语相对,尊酒且迟留。

琴罢不堪幽怨,遥想三山影外,人倚夜深楼。

矫首望霄汉,云海路悠悠。

作者简介:

张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三国演义里描写环境的句子,分回

三国演义第48回:天气晴朗,平风静浪……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

三国演义第37回: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枝丫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

求“羊肠坂”的解释

古羊肠坂原名“羊肠坡”,是著名的“太行八径”之一——太行径的一段险要路段,因其在山间崎岖缠绕、形似羊肠而得名。羊肠坂道周代已有,春秋时为赵国重要的军事通道,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游说赵国,回辕野王,曾过羊肠坡。曹操在公元206年,为了讨伐并州刺史高干,留下曹丕守邺城,由临漳进军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的羊肠坂是必经之路。

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冬,曹操北征叛将高干,路过此地,写下了描述军旅生活的著名诗篇《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反映了当时“羊肠坂”的艰难曲折。自此以后,“羊肠坡”乃更名为“羊肠坂”。

据说,在羊肠坂附近还有“兵营”、“兵灶”、“饮马坑”、“东仓”、“西仓”等历史上曹操驻兵宿营的遗迹。同时,还有石块垒筑的军事堡垒“曹公垒”,用土堆筑的军事设施“土坑堆”。更为有趣的是,因曹军在冰天雪地的大峡谷里捕捉山羊,用峡谷的泉水炖食羊肉及内脏充饥和御寒而士气大振,进而攻克壶关,便命名这种羊杂为“壶关羊汤”。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否真实

绝对真实是史书记载的【历史上的书】以下是介绍---

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是曹操儿子之一,由环夫人所生。

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曹冲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当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问遍了手下的人,都想不出称象之法。曹冲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然后称出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非常高兴,按照他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为人仁厚,通情达理。当时战乱频繁,所以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冲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他们先等几天。曹冲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很失意,脸上显现出发愁的样子。曹操见了问他,他就说:“世俗的人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对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发愁。”曹操说:“这是胡说,不要担心。”不久曹操听说了马鞍被咬的事,就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放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于是没有追究这件事。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曹操把这些事情对大臣们说,表示有意传位于曹冲。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当然,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原先是孔融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结果是所有识字的就都知道这个人。可惜孔融没有早夭,结果这个位置就得让给曹冲了。因为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使我辈还搞不清曹操的姓名是怎么回事时,就已经把曹冲作为偶像来崇拜了。

临漳未来15天天气情况

其实曹冲不仅有称象这类“小聪明”,而且“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据史书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可惜他仅仅活了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

很多人以为曹冲宅心宽厚,曹操喜欢他只是因为其智力超群,如果他不早夭而亡,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很难预料。但我觉得大家可能忽视了另一方面,就是他和另一个神童周不疑的关系。周不疑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寻常的宠爱,但曹冲一死,曹操立刻“欲除之”。虽然曹丕劝谏以为不可,可曹操却认为:“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终于派人将其暗杀。看来,曹操对曹冲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我认为史书中所记载的曹冲宽仁宅厚的性格品质可能仅仅是一方面,他的性格中很可能还隐藏着极为果断勇武的另一方面,就如同刘备,虽然宽厚仁义,爱民如子,但杀起人来,可是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的。所以曹操才如此喜爱他。如果不是早死,他很有可能是一个汉武帝或者康熙一样的英明之主。

那么使一代英雄为之气短的曹冲究竟是如何一个天才呢?据《魏书邓哀王冲传》说,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他无疑是个天才,在今天就该受到特殊照顾的吧。可是他其实是曹操小妾环夫人所生,按理在继位问题上不应该有任何优势的(也曾经看到过些中外文章对当时长子的继位正统性的不可动摇性表示怀疑。而且当时卞夫人深得曹操本人和其他人的尊重,曹冲不大可能是因为环夫人受宠而让曹操爱如掌上明珠。顺便说一句,刘禅的母亲也是小妾,连升位正宫的机会都没有就归天了。所以那时候废立之事看来还有商量的余地。这里暂且不谈)。曹操在他死了以后,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对自己来说是不幸,但对曹丕等人来说就是大幸了。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应该比较大,因为为了这件事,有个官儿(似乎叫孙盛,记不清了)曾经很严肃的批评了曹操。的确那样的话对其他王位继承人来说是具有很强打击性质的。言归正传,《魏书邓哀王冲传》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当时曹操以大军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严厉,这导致经常有冤案发生。有一次,放在仓库里的一副马鞍被老鼠咬坏了,恰好那是曹操的。仓库管理员吓坏了,认为自己一定在劫难逃,死定了。曹冲知道以后,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装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脸愁容。曹操见到以后,就问他怎么了。他回答说:“大家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曹操笑了笑说:“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会有什么幸与不幸的”。不知道曹操是否是个唯物论者,但是从这里我们可见曹操是个很现实的人,后来他为曹冲祷告,可见其心之忧。那个仓库管理员还是如实地上报了老鼠要破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冲的用意,笑了笑,也没有追究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权术的曹丕,曹冲的智慧可以说是惊人的。那两个家伙成天靠着几个玩小聪明的家伙出谋划策,实在让人厌恶。而曹冲那么小就会因势利导,给他父亲讲道理,把握人的心理之准确,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而且智慧用在救护弱小人物身上,他的心灵一定是非常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这也许是他母亲是个一般的小妾,懂得下层人的凄苦,所以耳闻目染的曹冲从小就比较正直吧。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曹冲不死,必为其兄曹丕所害。其实不见得,曹丕本来在曹操心里的地位就不是太高。《魏书任城威王彰传》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曹操死了后,曹彰回京跑去见曹植,他对曹植说:“先王召我回来,意思就是要立你为后继”。可见曹丕当时毒杀曹彰的紧迫性。也可以说曹丕在当时没有得到压倒性的支持,我倒是对当时镇守四方的几位宗族的动向很感兴趣。言归正传,要是曹冲还在,曹操为了扫清他继位的障碍,先把其他王子给收拾了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因为,曹操到死都一直在犹豫,所以估计他还没有安排好后事就一命呜呼,给家里留下了祸根。

在另外一本日文资料里曾经看到过对当时另一个天才的记述,是引用《魏书刘表传付“先贤传”》里的文字。当时有个叫周不疑的人,也是个天才,非常聪明。和曹冲有一比,本来没什么的,可是曹冲夭亡,曹操坐不住了,他要杀了周不疑以绝后患。曹丕不以为然,还跑去上谏。结果曹操把他训斥了一通:“如果是曹冲到还罢了,周不疑不是你这样的人玩得转的”。于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杀了。这里我们可以推测,曹操当时很可能把周不疑作为曹冲的辅佐来关注的,所以曹冲死了,曹操要急不可待的杀掉他,而不愿意留给曹丕等人。据说《魏略》(这书原本到现在我都没见过)里也有一段记载说曹丕曾感慨道:“要是我弟弟曹冲在,我很难说是否有今天这样,可以支配天下”。从此咱们也可见一斑。

我想曹冲要在,他应该是是个很好的君主。而且以他的智慧是不会上演“七步诗”这样的家庭悲剧的,后人一直为曹植那诗表现出来的灵气而感怀,甚至忽略了那背后的残酷和丑陋,诗文的文学价值不应该掩盖成诗背景后面人类自私的丑恶。

值得一提的事,曹冲夭亡似乎应该是在208年,那年冬天恰好就是赤壁之战。大家可以做个年表看看,那十年曹操的戎马生涯是如何度过的,大小战争不断。估计他刚从从北方回来,还没来得及认真考察曹冲,他的宝贝儿子就病倒了,忧郁的他估计也对战事有些厌倦,居然为曹冲日夜祷告。可惜天才总要回到天上,曹操估计还没来得及咽下悲痛就匆匆南征荆州,才有了他人生最大的失败。所以他对曹丕说曹冲之死对自己来说是不幸,但对曹丕等人来说就是大幸这段话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惜哉,仓舒!悲哉,孟德!

建安十三年,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与甄氏亡女合葬,追赠骑都尉印绶,黄初二年追赠谥「邓哀候」,追加号为「公」。

543

相关问题全部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真的吗?

应该是真的。曹冲称象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引《江表传》也记载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其记载中有“邓王冲尚幼”,与本传“生五六岁”契合,可知此事发生于建安五年至建安六年之间,当时孙权刚开始统治,献象求好是符合情理的。按照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表明大致在刘宋之前,长江以北尚有野象栖居,之后才限于江南,三国时期的吴国境内有象且由孙权进献给曹魏是完全有可能的。

1浏览612018-03-08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

曹冲年少聪明善于观察,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9浏览43312017-11-18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真的吗

是真的 典故】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古文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浏览1102017-01-15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杜撰的吗?

据陈寅恪先生的观点,认为曹冲称象是假的,因为他认为当时气候寒冷,孙权控制的南方已经没有亚洲象了。   “曹冲称象”是真的吗?   “曹冲称象”是发生在三国时邺城(今邯郸临漳县)的故事.对   此事的真伪多有疑见。台湾科学史协会主席、台湾大学的刘广   定教授曾经明确指出:“这段记载有疑问”。   其实,早在清代学者梁章钜的《三国志旁证》一书中,就曾   对曹冲称象一事提出质疑。指出“此事妄饰也”。他认为亚洲   象生活在印度和我国云南南部,从气候条件、交通运输、动物饲   养等情况看,当时“中土”不具备有大象的生存条件。他推断   “置水刻船,疑算术中本有此法”。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当时吴国无象,因此曹冲称象故   事纯属文人抄袭所致。戴念祖先生否定此说,说这是历史地理   概念之误。《初学记》引《吴录地理志》日:“九真郡庞县多象,生   山中。”九真郡相当于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   区,公兀前111年入汉,这正是东汉末年孙权管辖地,三国时期   一直是吴国辖境。据《艺文类聚》引《江表传》日:‘‘孙权遣使诣   南驯象二头”。可能孙权所献的象原是九真郡献给孙权的驯   象,并非指江南地区产野象。直到西晋时期.当时的南越还向晋   朝廷献象呢。陈寅恪先生还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可能来源于   佛经。他举出印度佛经《杂宝藏经》上载有“弃老国禄”的故事,   书中日:“天神又问:此大白象有儿斤?而群臣共议,无能知者,   而后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   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   时有人提出质疑:上述佛经是后魏时才译成汉文的,三国时并无   此经书。对此,陈寅恪解释道:“仅凭口述,亦得辗转流传于中   二匕,遂附会为仓舒(即曹冲)之事,以见其智”。陈先生推测该故   事源于佛经而张冠李戴地安在曹冲头上。这样解释也似觉牵   强c有的学者提出,曹冲称象载于《三国志》,此时佛教虽然已   传人中国,然儒学的传统是排斥佛教的,更何况在曹冲称象到   《三国志》成书时期,有关称象故事的佛教经典未见有译本传人   中国。因此,以舟称象非但是中国本身智慧的产物,甚至佛教故   事反而有可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张建华主编的《邯郸辞典》(1996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认为实有其事。该掌故出自《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   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日:‘置象大   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   悦,即施行焉”。曹冲利用浮力原理,以水浮法称大象,轻而易   举解决了称量大象体重的难题,是浮体规律的一种自觉应用。   其称象的地点在邺城附近。据记载,曹魏时期,在邺城城外,修   筑有几个大型园囿。其中之一是城东北的毛象坡,内蓄有东吴   孙权送给曹操的巨象。张子欣、褚新民同志提供的《临漳县志》   载:“毛象坡,在县东北二十里,周围五里。古畜象于陂。   吴孙权致巨象于曹操,畜此陂中”。   综上所述,孰是孰非,也许需将来考古发掘成果来验证。

37浏览23352016-09-06

“曹冲称象”真的有发生过吗?

曹冲称象的故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这里写道:“置象大船之上”装象的船是大船,史书记载当时吴国装八十匹马的船叫小船,最大的船能乘3000名士兵……如果称象用装30匹马的船大象上去就不会晃,也更不会翻,至于怎么让大象上船就太简单了,大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如今人们去你会看到让大象跳舞都不是回事,走两步就更不在话下了。文中还有另外一句“时孙权曾致大象”,就说明大象是孙权送的,那么孙权的大象从哪来?就是东吴当地。距今3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就有许多大象,有关的传说中还有“象耕鸟耘”的传说,据说舜在历山(今山西南部)耕田的时候大象来帮忙,在商代的甲骨文书中,有许多关于象的记载,如商王就曾在沁阳附近的太行山南侧一次猎获7只野象。当时不仅有象氏族,还驯养野象,有时打仗更出动象军,《吕氏春秋》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象不仅是家畜之一,同时以象牙为原料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在乐器中有象管,在舞蹈中有象舞等,商周时代还有象簪、象珥、象笏、象觚、象环、象栉等用象牙制成的饰物。象的分布还反映在地名上,河南的古称“豫”为象形字,就是一人牵象,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安宁。从中国象棋中也能看到,象是当年作为宙斯盾一样的防卫武器,守护帅的最后关口,说明早年象不但多,而且还用于战争,后来因为农耕社会大量开荒,导致大象生活环境恶劣,再加上天气变冷,大象才逐步向南迁,而中原只能是经常看到象的骨架,后来和“象”有关的许多词就派生出来了,比如“想象”,就是说人根据象的骨架想大象是什么样子;“表象”“抽象”……也是这么来的。到三国时大象生活的区域最北已经到了秦岭淮河一线,所以孙权统治的地区有大象就不足为奇了!

《观沧海》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什么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子的南北头响起纺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试探地敲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传说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是什么样的面貌?

青翠的峰峦,齐鲁大地都能看到。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南北两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

山间层云升腾令人襟怀激荡,双目圆睁凝视着入巢的归鸟。终要登上泰山的巅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我这位游子。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飞来峰上有一座塔名曰千寻塔,听说站在上面就能在早晨鸡叫的时候看到日出.站在上面眺望不怕浮云遮住眼睛,自然是因为身处在最高层.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的风吹动着新的季节,吹动着我无边的离愁——因为属于我的时间,已即将夕阳西下。我吟着诗句,驰向东方,终于见到了不可逾越的天涯。唉!我的生命将象这一片片落红凋零而去——但它们并非无情地离弃这个世界,而是为了溶入泥土,催生另一轮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