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极端天气的2013极端天气

2.气温持续上升,地球将会怎样 阅读答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材料1:拉萨市于2008年建设10个热岛效应气象观测点,以监测日益增

2013极端天气的2013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的定义_极端天气阅读理解

极端天气为何越来越多?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适应室副主任周波涛表示: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他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后,大气中能量分布会发生变化,比如蒸发加大、水循环速率加快等,从而造成极端偏多。

以干旱和洪涝为例,气候变暖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都会增加,更容易发生蒸发和蒸腾,大气中水汽含量就会增加,可容纳的水分就会增多。这意味着要达到降水条件,就需要更多的水汽。如果大气达不到饱和状态,大气就会不断吸收水分,使得陆地更加干燥,形成干旱。而一旦大气达到饱和状态,由于大气含水量的增加,容易形成强降水,从而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此外,由于南北半球热量、水汽交换加强,气候就更容易变得异常。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中国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预计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可能比20世纪后20年升高0.5℃-0.7℃,到2050年可能升高1.2℃-2.0℃。未来50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呈增加趋势,预计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3%,到2050年可能增加5%-7%。

周波涛说,随着全球变暖,21世纪全球极端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可能增加。预计未来大多数陆地区域会更多的处在“水深火热”中。

科学家说, 类似2011年美国的干旱和2003年欧洲的热浪在内的一些极端可能是由全球变暖导致北半球巨大的波状天气流移动速度减缓引发的。

该结论来自一项针对环绕地球的迂回空气系统的研究。据路透社报道,这一结论有助加深人们对这些极端的理解。

科学家们说,这类地球空气流通常向北流动时会将热带的暖空气吸过来,向南则将北极的冷空气吸过来。但在最近几年夏季,这些气流更加频繁地出现速度减缓的趋势,导致一些地区天气闷热。

“在最近的一些极端天气中,这些行星波停顿在其轨道上几乎长达几个星期。”该研究论文的领导作者、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弗拉基米尔˙波图霍夫(Vladimir Petoukhov)写道。

“因此,热量就停留下来了,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带来温暖空气之后又带来凉爽的空气。”他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说。

北极和其以南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通常是波流动的主要驱动力,而波峰到波峰之间通常覆盖2500公里到4000公里的距离。

但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活动导致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累积,进而令北极升温的速度快于其他地区,减缓了这一推动波流动的机制。

过去的研究已将这种极端与全球变暖关联在一起,但并没有确定一个根本机制,该研究的共同作者、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主管汉斯˙约阿希姆˙舍恩胡贝尔(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说。

这项研究只考虑了地球的北部部分,而且只是夏季的情况。2010年波图霍夫作为首席作者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最近几年欧洲冬季的寒流与北冰洋的冰量低有关。

近200个国家的已经同意在2015年之前达成新的协议,以遏制不断上升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该协议将从2020年开始生效。 厄尔尼诺(ELNINO)在西班牙语中是“孩子”之意,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区的海水表层温度在圣诞节前后异常升高的现象,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遍及整个中、东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温正距平高达3℃以上,海温的强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秘鲁的渔业生产受到打击,同时造成厄瓜多尔等赤道太平洋地区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这样的厄尔尼诺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一般认为海温连续三个月正距平在 0.5℃以上,即可认为是一次厄尔尼诺。相反,如果南美沿岸海温连续三个月负距平在 0.5℃以上,则认为是反厄尔尼诺,又称拉尼娜。

当前据气象学家的研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的发生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义,所以对它的监测已成为气候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根据对近百年来太阳活动变化规律与厄尔尼诺关系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减少期到谷值期是厄尔尼诺的多发期,并有2至3次厄尔尼诺发生。

气温持续上升,地球将会怎样 阅读答案

冰山的融化会加剧

海平面会上升

沿海地区会受到不仅仅是逐渐向陆后退的威胁

同时由于气温上升导致全球气候的不稳定形成的各种灾害比如说海啸

台风等

这些对沿海地区的不好影响也会加剧

气温的不断上升意味着大气层的不断变薄

也就是对紫外线的阻挡能力在下降

这对地球上生活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有严重的危害

这些够不够答题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材料1:拉萨市于2008年建设10个热岛效应气象观测点,以监测日益增

(l)低高温区热岛?自郊区吹向市区

(2)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而空气中的烟尘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凝结核。

(3)可行。但应着重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

(4)拉萨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区面积和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机动交通工具的增加等。加剧了城市夏季高温的程度,加重了城区污染,易造成城市气候失常、极端天气增加等。

本题考查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及影响等相关知识。城市工业、人口集中,交通工具多,燃烧大量矿物燃料,释放较多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偏高,形成“热岛”。郊区气温低于市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因此植树造林应考虑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城市风)的范围。回答问题时,注意学会知识的迁移,并结合城市的实际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