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风暴
2.我国三个大风多发区分别位于哪里?为何更容易产生大风?
3.飑线的基本信息
什么是风暴
词义:泛指强烈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的天气过程,特指伴有强风或强降水的天气系统,例如:雷暴、飑线、龙卷风(海上的称为龙吸水)、台风、热带气旋、热带风暴等。
定义1:泛指强烈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的天气过程。特指伴有强风或强降水的天气系统。例如,雷暴、飑线、龙卷、热带气旋等。
定义2:泛指强烈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的天气过程,特指伴有强风或强降水的天气系统。
我国三个大风多发区分别位于哪里?为何更容易产生大风?
气象中,大风的“门槛”相对较高
一般来说,地球上的风是由太阳辐射引起的。
太阳照在地球表面,受纬度、地形、海拔等不同的影响。,大气受热不均匀。某个地方的地表空气受热膨胀变轻,然后上升,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入填充物;上升的热空气在高处冷却,然后变成冷空气,下沉到地面。随着这个冷热循环,地表附近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在我国,大风引起的灾害往往是由雷暴、飑线、龙卷风、气旋、冷空气等天气系统活动引起的。其中,雷暴、飑线和龙卷风是强对流天气。
雷暴大风有明显的日变化,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多发生在下午气温上升最高时,风区也相对较小;飑线过境时,伴有狂风、暴雨、冰雹等。风速可达每秒十几米,强时可达每秒四十米;龙卷风中心气压很低,产生很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导致风速很大,一般估计可达50-150m/s,最大可达200 m/s,树木常被拔起,建筑物被破坏,破坏力极强。
风力是指风对物体施加的力。根据标准气象观测场10米高度的风速,风力等级依次分为18个等级,这里的等级称为“普福风等级”。“蒲福风标度”是弗朗西斯·蒲福于1805年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而确定的风标度。
那么,大风是什么?冬春时节寒风呼啸,但实际上风力可能只有三四级,与大风的气象标准相差甚远。在气象观测的业务规范中,当瞬时风速≥17.2米/秒,即风速达到8级以上时,一般称为大风。有大风的每一天都记录为大风日。
除上述强对流天气外,强冷空气和气旋(如台风)也可能产生大风。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统计是指以上所有天气系统造成的大风天。
高海拔地区大风天最多
我国大风天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高海拔地区大风天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峡谷区比周围多大风天。
中国有三个大风多发区。
一,青藏高原一年有75天以上的大风天,一年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是大风天,是全国天数最多的最大的大风带。
二,是内蒙古中北部和新疆西北部,每年大风天的天数超过50天。
三,东南沿海及其岛屿大风天有50多天。
此外,山口和孤峰也是大风天以上的区域,主要是山谷风造成的。
飑线的基本信息
飑线 (biāoxiàn)
squall line
定义:飑线是由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其水平尺度长、宽均约几十至上百公里,持续时间几小时至十几小时。“飑线”出现时通常伴有雷暴、大风(或龙卷风)、冰雹等,能量大,破坏力较强。 1.含义:有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
2.水平尺度:长约几十至几百公里,宽约几十公里至二百公里。
3.生命史: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4.天气现象:雷暴、大风、冰雹、龙卷。 飑线是排列成带状的雷暴群。一种范围较小、生命史较短、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其宽度由不及一千米至几千米,最宽至几十千米,长度一般由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维持时间由几小时至十几小时。飑线出现非常突然。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气压涌升、气温急降,同时,狂风、雨雹交加,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北半球温带地区,飑线前多偏南风,线后转偏西或偏北风,飑线后的风速一般为每秒十几米,强时可超过40米/秒。飑线前天气较好,降水区多在飑线后。飑线两侧温差可达10℃以上。
飑线多出现在高空槽后和冷涡的南或西南方;有时出现在高空槽前、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低空西南暖湿气流里;少数飑线产生于台风前部的倒槽或东风波里。从相应的地面形势看,大部分飑线与锋面活动有关,主要发生在地面冷锋前100~500千米的暖区内。
飑线产生于强烈不稳定的气流中,与高空急流也有一定的联系,多发生于急流区或风的铅直切变较大的区域。 飑线处于雷暴云下沉冷空气的前缘,空间结构和冷锋酷似,都是冷暖空气的分界面,过境时都伴有风向急转,风力猛增,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加之它又常出现在冷锋附近,因此,容易把它与冷锋混淆。尽管飑线与冷锋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差异,故又常将飑线称为“伪冷锋”或“假冷锋”。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冷锋是两种不同性质气团的分界面,是大尺度系统,而飑线则是在同一气团内部形成和传播的中尺度系统;
2.飑线附近的天气现象比冷锋天气剧烈得多,气象要素的变率也比冷锋附近的大得多;
3.飑线的移速一般比冷锋要快,有时甚至比冷锋快2~3倍;
4.飑线强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而冷锋没有。